Monday, January 17, 2005

人性浅谈

管理学里面有个分粥的经典故事,很多人都知道,我当时听了也一直印象深刻。前一阵子又看到一文,《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》,两者有异曲同工之感。

我没有学过管理学或经济学,甚至在此方面有点白痴,所以也没什么高明的见解。“权力会导致腐败;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”,我看来是人本质上的自私贪婪,谁又监督得了谁?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。这是大自然的法则,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,也没有例外。人生而求生,求生必排他;排他,自私者也。

西方有基督教的“原罪”,东方有荀子的“性恶论”,“人之性恶,其善者伪也。”

由此本原出发去分析万物,其实事情要简单的多。只可惜“本恶”的事实,从来不容易让芸芸众生接受,包括从前的我。而且愈是“本恶”的我们,愈是要想尽办法掩饰否认。一部《天下无贼》,卖个满堂红,赚足热泪。只是刘德华和刘若英在火车站台上的对话,谁又有反驳的理由?“欺骗是更大的恶”,谁又能永远为傻根护航?所以他只生存在《天下无贼》里。

也许幸好人类是群体动物。因为假设人人都无节制地自私的话,那么必然人人都不能自私。在衡量和制约中取舍,或许是最早的善源。“鱼我所欲也,熊掌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生亦我所欲也,义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”孟子的性善论,是不是也可以看作一种取舍变通的“善”?

又读到这样一段文字,冯友兰先生说:“荀子最著明的是他的性恶学说。这与孟子的性善学说直接相反。表面上看,似乎荀子低估了人,可是实际上恰好相反。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养的哲学。他的总论点是,凡是善的、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。价值来自文化,文化是人的创造。正是在这一点上,人在宇宙中与天、地有同等的重要性。”;“照荀子所说,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不会是善的。荀子的论点是:‘人之性,恶;其善者,伪也。’(《荀子•性恶》)伪,就是人为。”;“禽兽有父子,有牝牡,这是自然。至于父子之亲,男女之别,则不是自然,而是社会关系,是人为和文化的产物。它不是自然的产物,而是精神的创造。人应当有社会关系和礼,因为只有它们才使人异于禽兽。从这个方面的论证看来,人要有道德,并不是因为人无法避开它,而是因为人应当具备它。”(见冯友兰《中国哲学简史》第十三章《儒家的现实主义派:荀子》。)

现在社会喜欢强调尊重人性,维护人权。那么该从认识人的本质开始吧。所谓万变不离其宗,认清和承认本源,才好真正抑恶扬善,才好完善诸如经济制度和管理制度等等繁复的“上层建筑”,从而更接近理想中的民主。


No comments: